(资料图)
当前,正是高原夏菜收获的季节,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推广种植的6000亩紫叶香笋喜获丰收,目前正在大量收获上市,热销省外市场。互助紫叶香笋已形成种植规模,不仅提质增效,还助农兴产又富民,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绿色引擎。
近日,记者走进南门峡镇卷槽村,一片片绿油油的香笋地映入眼帘,一根根成熟的紫叶香笋翠绿挺拔,村民正忙着将成熟的香笋砍茎、去叶、打捆、搬运……现场一派丰收景象。紫叶香笋种植户马生银高兴地说:“我们已经连续采收10多天了,采摘后的新鲜紫叶香笋称重后会立刻装车发送,以保证菜品的质量和口感。我们都是电话里谈好订单,直接发给北京的客商,一天能装5车大约50吨。在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,我开始种植紫叶香笋,从最初的100亩,发展到现在的300亩,这里生产的香笋口感脆爽、品质佳,深受市场青睐。”
紫叶香笋规模种植在给马生银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,也带动了周围闲散劳动力的再就业,让周边更多的村民参与受益。该种植基地现吸纳长期农民工20余人,收获紧张时一天有50多人在基地务工。
卷槽村村委会主任祁多杰向记者介绍:“我们村2021年以来就开始大面积种植紫叶香笋,共流转了全村的670亩土地,全部用于种植紫叶香笋。去年群众在蔬菜基地务工的收益很好,一年能挣1万多元。今年,我们继续组织群众在家门口务工,实现农忙务工两不误。”
乡村振兴路上,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。南门峡镇秉持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思路,始终坚持以增加群众收入为核心,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突破口,充分利用海拔高、日照充足、昼夜温差大、灌溉水质无污染等地理优势,不断加大产业调整力度,因地制宜持续发展壮大紫叶香笋种植产业,有效带动就近就业群众5000余人、脱贫户700余人,既让田间丰收,也让钱袋子“丰收”,真正成为群众的增收菜、致富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