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农技人员现场培训。丁佐春 摄
扬州网讯 (通讯员 唐建鹏 记者 丁佐春) “当前水稻叶龄为13.5叶,茎蘖数为28.2万/亩,田间有零星杂草,没有病虫害……”8月15日,邗江区公道镇河东村一大片水稻田里,种植大户徐大中头顶烈日在查看水稻苗情并及时进行了上报。
徐大中是助理农艺师,今年种植了六七百亩水稻,并为周边三四万亩地提供种植服务,是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。今年,这位经验丰富的种田“老把式”多了一个身份——扬州市稻麦苗情监测员。他和其他监测员上报的信息,将成为扬州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科学研判稻麦长势长相,落实好田管关键措施的依据。
“为助力国家粮食安全和全市粮食增产增收,我们整合省市项目资源,在全市各地设置了177个水稻苗情填报点和15个苗情视频实时监测点。同时,聘请的39名苗情监测员也已全部上岗。”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书记刘绍贵介绍。
记者了解到,8月10日,我市还组织各县(市、区)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(推广中心)水稻栽培负责人、技术干部,水稻苗情监测员共60余人召开水稻苗情监测技术培训会。扬州大学教授戴其根、副教授胡雅杰采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,对大家进行了综合培训。
在仪征陈集镇一块水稻田里,经验丰富的老专家,专业扎实的后起之秀,长期奋斗一线的老把式,就苗情监测与因苗管理技术认真研究,通过“一看二查三比”——一看生育进程是否拔节孕穗、二查茎蘖数是否群体适宜、三比叶色是否缺肥,然后根据品种特性、预期产量和前期施肥等综合情况合理给出施肥时间和施肥量,以及搁田、病虫害防治等技术。
“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一批下得了田头、看得出问题、开得出处方的农技人员,以提升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。”戴其根说。
刘绍贵介绍,经过学习和培训,首批稻麦苗情监测员已基本掌握水稻看苗诊断技术,了解了水稻生育进程、器官建成以及高产水稻的苗情指标等,可以进行水稻苗情准确监测和看苗分类指导,是合格的“苗情哨兵”,“各位监测员将坚守在全市各地的田间地头尽职履责,为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贡献力量。”